簡介
內容簡介
●我和人說話時總是緊張冒汗,也很害怕成為注目焦點。是我太過害羞了嗎?
●我真的很想交朋友、跟人侃侃而談,但我做不到,只能躲在家上網。不知誰能幫幫我?
●每次開會報告、拜訪客戶,我就緊張得語無倫次,因此丟了工作。我的未來該怎麼辦?
社交焦慮症是世上第三大的精神疾病。在美國,至少一千五百萬人苦於此病。在日本,至少有三百萬人罹病……
社交焦慮症患者常被誤認只是「太內向害羞」,事實上,他們已受焦慮嚴重折磨,卻不知如何求援。他們並非真的樂於宅在家中,而是恐懼與外界接觸。
臨床經驗豐富的林朝誠醫師以親切的文字,說明這樣「隱形」的疾病該如何發現及治療。書中亦有實用的自我評量表,讀者可自行評估社交焦慮指數。
如果,你正是社交焦慮症的患者,請不要灰心,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。
如果,你的身旁有親友對社交感到害怕,也請記得伸出援手、多些鼓勵。
社交焦慮症治癒率很高,只要付出耐心,接受專業的幫助,宅男宅女也可以走出門外,擁有多彩社交生活,建立美好人際關係,享受快樂人生!
本書特色
◎臺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的專業權威,提供正確的相關知識,減輕家屬及老師的擔心疑慮,以正確而溫和的方式幫助孩子。
◎社交焦慮症是世上第三大的精神疾病。在美國,至少一千五百萬人苦於此病。在日本,至少有三百萬人罹病。社交焦慮症的治癒率很高,且不易復發。經過專業協助,大部分的患者都能擁有自信開闊的人生。
章節
- 【總序】 視病如親的具體實踐 高淑芬(p.5)
- 【主編序】 本土專業書籍的新里程 王浩威、陳錫中(p.9)
- 【自序】 連上多彩多姿的人生 林朝誠(p.13)
- 【前言】 都是害羞惹的禍?(p.21)
- 【第一章】 認識社交焦慮症(p.29)
- 阿宅、害羞與社交焦慮(p.30)
- 社交焦慮症患者的生活世界(p.39)
- 誰在社交焦慮?(p.48)
- 【第二章】 社交焦慮症的症狀與診斷(p.52)
- 自我檢測社交焦慮指數(p.54)
- 社交焦慮症的症狀(p.59)
- 社交焦慮症的發現與演變(p.66)
- 社交焦慮症的類型(p.73)
- 如何診斷社交焦慮症?(p.79)
- 【第三章】 社交焦慮症的成因與病程(p.89)
- 社交焦慮症的理論發展(p.93)
- 罹患社交焦慮症的危險因子(p.96)
- 社交焦慮症與大腦功能(p.99)
- 社交焦慮症的就醫概況(p.102)
- 社交焦慮症的病程與預後(p.108)
- 【第四章】 社交焦慮症的治療(p.113)
- 認知行為治療(p.115)
- 藥物治療(p.145)
- 實際案例分析:流浪的眼睛(p.151)
- 【第五章】 社交焦慮症的共病現象(p.156)
- 常見的共病(p.158)
- 社交焦慮症合併憂鬱症(p.163)
- 社交焦慮症與菸酒、網路上癮有關嗎?(p.167)
- 【結語】 打開宅男宅女的心窗(p.171)
- 【附錄】 延伸閱讀(p.173)
作者簡介
作者簡介
林朝誠
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,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碩士及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。曾任臺北榮總精神部住院總醫師、玉里榮民醫院主治醫師兼數位精神醫學研究室主任、美國哈佛大學—麻省理工學院健康科學與技術部研究員、臺灣心靈健康資訊協會創會理事長、臺大醫院精神部日間精神復健中心(1E4)主任;現任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、醫學院精神科及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臨床助理教授。
林朝誠熱衷精神醫療與臨床研究,主題包括精神分裂症、憂鬱症、臨床藥物學及人工智慧等。在網路剛興起之時,創立全國第一個精神醫學網站「心靈園地」;到美國進修後,發現國內的精神醫學資訊研究水準有待加強,於是繼續充實新知及方法學,以推動國內「精神健康資訊學」的發展。
在推動精神健康資訊學的過程中,發現了許多網路的獨特現象,其一是網路成癮的盛行,另一是門診少見的社交焦慮症,卻在心靈園地中非常多。於是近年來著重研究社交焦慮症的治療、網路檢測、以虛擬病人來進行網路衛教,以及如何克服社交焦慮症患者求助的障礙等。
FB留言
同書類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