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
內容簡介
晚清至民國,在經歷了近三百年的積澱後,中華文化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,並完成了承前啟後的歷程。百年回眸,大師們的身影依舊清晰;感慨今朝,我們仍承受著他們的恩澤。他們從清代樸學中走出,挾考據之余韻,結合西學思潮,熔古鑄今,終成一代大師。循著大師的蹤影,我們可以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風采;而揣摩大師的人文風貌,我們又可從字裡行間追尋大師的成長之路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他們如流星閃過,匆匆數十載,留下永恆的光芒。斯人已去,風範永存。當歷史的車輪邁入新的世紀,當大師的時代漸行漸遠,當我們再一次重溫大師的經典之作,我們除了折服,除了贊嘆,還應慶幸,幸好有這樣一個時代,幸好有這樣一群人,幸好有這些傳世經典,我們的文化,才能源遠流長,我們的民族,也才能更快地走向復興。
章節
- 黄 侃(p.1)
- ( 一 )文字学笔记(节选)(p.3)
- ( 二 )中国文学概谈(p.9)
- ( 三 )黄侃语录(p.15)
- ( 四 )讲《尚书》条例(p.20)
- ( 五 )论文字初起之时代(p.24)
- ( 六 )黄侃论书(p.28)
- 钱玄同(p.33)
- ( 一 )随感录(节选)(p.35)
- ( 二 )中国字形变迁新论(节选)(p.39)
- ( 三 )研究国学应该首先知道的事(p.44)
- ( 四 )《世界语名著选》序(节选)(p.50)
- ( 五 )告遗老(节选)(p.54)
- ( 六 )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(节选)(p.60)
- ( 七 )《国语周刊》发刊辞(p.64)
- ( 八 )中山先生是“国民之敌”(节选)(p.68)
- ( 九 )青年与古书(p.74)
- ( 十 )亡友刘半农先生(p.81)
- (十一)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(节选)(p.86)
- 王国维(p.93)
- ( 一 )论教育之宗旨(p.95)
- ( 二 )《红楼梦》之美学上之价值(节选)(p.100)
- ( 三 )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(p.107)
- ( 四 )屈子文学之精神(p.112)
- ( 五 )人间嗜好之研究(p.119)
- ( 六 )三十自序(一)(p.126)
- ( 七 )三十自序(二)(p.132)
- ( 八 )人间词话(节选)(p.136)
- ( 九 )国学丛刊序(p.143)
- ( 十 )此君轩记(p.149)
- (十一)元剧之文章(p.153)
- (十二)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序(p.160)
- (十三)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(p.164)
- (十四)宋代之金石学(节选)(p.169)
- 刘文典(p.175)
- ( 一 )欧洲战争与青年之觉悟(节选)(p.177)
- ( 二 )军国主义(节选)(p.183)
- ( 三 )怎样叫做中西学术之沟通(节选)(p.189)
- ( 四 )我的思想变迁史(节选)(p.196)
- ( 五 )《庄子补正》自序(p.202)
- ( 六 )致梅贻琦(p.206)
- ( 七 )天地间最可怕的东西——不知道(节选)(p.211)
- ( 八 )中国的艺术——中国的精神文明之三(节选)(p.219)
FB留言
同作者書籍
同書類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