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
內容簡介
寫的雖然是文學,但一股與歷史對話的衝動,躍然紙上。──王德威
白薇、石評梅、蔣光慈、茅盾、洪靈菲、華漢、劉呐鷗、施蟄存、穆時英--這些二十世紀的中國一流小說家,處於革命掛帥的年代,面對文學作為政治工具的困境、私人空間被公共空間吞沒的困境,他們個人的自由與幸福如何從社會的集體理想中破逃而出?本書從從二十世紀文壇小說,看近代中國的壓抑與追求,開啟了文學史書寫的另一種可能,學者王德威譽其「寫的雖然是文學,但一股與歷史對話的衝動,躍然紙上。」
本書特色
從民初文壇知名的小說文本,探討作家對於情愛和個人自由的追求。
章節
- 中文版自序(p.5)
- 引論(p.13)
- 現代性與革命(p.16)
- 革命與愛情的譜系(p.25)
- 延續與中斷(p.37)
- 表演式行為(p.50)
- 革命話語的自我循環(p.55)
- 第一章 「 五四 」後的文壇風景(p.61)
- 階級性民族認同(p.63)
- 理論準備不足的文藝論爭(p.67)
- 公式草創:蔣光慈現象(p.78)
- 「 革命加戀愛 」的模擬(p.92)
- 文學時尚的傳播(p.106)
- 第二章 左翼作家的眼中和筆下(p.117)
- 蔣光慈與茅盾:新女性的性感身體和政治(p.121)
- 洪靈菲:哭泣、頹廢、徘徊的青年(p.136)
- 華漢:時代病與性衝動的革命現實(p.150)
- 第三章 女性化政治(p.161)
- 命名與再命名(p.165)
- 白薇:歇斯底里的女性寫作(p.169)
- 廬隱:超驗的女性愛和死亡迷戀(p.182)
- 丁玲:重塑新女性(p.195)
- 第四章 上海變奏(p.207)
- 施蟄存:性心理政治(p.213)
- 劉吶鷗:混雜的認同(p.217)
- 穆時英:內心世界和對現代性的批判(p.224)
- 張資平:革命外殼下的消費文化(p.232)
- 葉靈鳳:政治和商業的媚俗(p.239)
- 第五章 愛的遺忘與記憶(p.247)
- 新國家「 性與革命 」的新理念(p.249)
- 夫妻之間的微妙變遷(p.254)
- 「 有始無終 」的情愛尷尬(p.265)
- 女性主體性的可能(p.277)
- 第六章 告別革命還是銘記革命?(p.291)
- 回歸本土認同和性尤物(p.294)
- 王小波的施虐受虐美學(p.302)
- 結論(p.313)
- 補篇(p.323)
- 第一章 晚清小說中的女性、民族和敘述(p.324)
- 第二章 性別的地緣政治(社會空間與身體易變)(p.353)
- 參考文獻(p.380)
- 譯後記 / 郭冰茹(p.388)
- 後記 / 劉劍梅(p.390)
作者簡介
作者簡介
劉劍梅
劉再復之女。出生於福建省南安縣。北京大學中文系學士,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東亞系碩士,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博士。曾任美國馬里蘭大學亞洲與東歐語言文學系副教授,現為香港科技大學教授。曾出版過中文著作《莊子的現代命運》、《狂歡的女神》、《共悟紅樓》(與劉再復合著)、《革命與情愛》,英文專著《革命與情愛:文學史女性身體和主題重複》(Revolution Plus Love:Literary History,Women's Bodies,and Thematic Repetition in Twentieth-Century Chinese Fiction)、《金庸現象:中國武俠小說與現代中國文學史》(The Jin Yong Phenomenon:Chinese Martial Arts Fiction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(與何素楠Ann Huss合編),另有中英文文章數十篇,發表於各種報刊。
FB留言
同作者書籍
同書類書籍